CNC加工塑件和加工金屬件有什么不同 ?
金屬件相對而言簡單一些。畢竟加工的話,這種活兒干的多,也就熟練了。一般干了幾年的絕對不會手潮。區(qū)別在于不同金屬把握。這個相對好說一些。
塑料因為內(nèi)應力的關系,容易裂,這個在控制刀速度之外,冷卻方面也要注意,并不是一味降溫就可以。
塑料有一定的適合加工的溫度。
低了,容易裂,變形,毛刺會打傷棱角位置。比較明顯的是亞克力。邊角容易崩口。
高了,接觸位置會融化,纏刀,形成黏連。加工面會形成一層白色的“膜”狀的東西。洗不掉,擦不去。
表面容易劃傷。畢竟硬度低。一般板材,棒材買原料時候需要注意,挑選表面保護膜完整無劃傷的。加工時候選面也很重要。在哪個面上加工要確認好。夾持在什么地方,什么地方不能夾也要把握住。
加工臺,夾持機構也必須清理干凈。不然剛加工完不銹鋼就干塑料。結果就是劃的一道一道的。還有臺虎鉗這樣的東西,能墊點東西最好。很多臺虎鉗夾持位置是齒狀結構,金屬件也就罷了。PE,PVC,ABS,pom一個都擋不住。
加工前準備工作。先把料下好,根據(jù)材料不同,使用熱水浸泡,釋放材料內(nèi)部應力。
還有個問題就是刀的選擇。不要指望金屬加工的刀直接干塑料就ok。金屬加工,塑料,木料,用的刀具區(qū)別還是很大的?;煊玫慕Y果就是纏刀纏的一塌糊涂。
舉個栗子,尼龍料加工并不像加工金屬那樣,一刀下去,碎屑橫飛。而是像削鉛筆一樣,一圈圈的纏在刀上,剛開始還只是纏,但是因為越來越多溫度升高會有融化的現(xiàn)象。這時候停刀就會發(fā)現(xiàn)刀上粘一坨,稍慢處理就很難扣下來。
解決辦法就是放慢速度,多抬刀,加冷卻。冷卻的時候冷卻液效果并不比風槍吹的效果好。因為金屬加工的碎屑小,殘渣可以隨著冷卻液帶走。但是塑料的就是尼龍絲那個樣子,一團團的不可能沖走。廠房的高壓氣隨時吹,效果可能更好一些。
還有個問題就是加工表面常見一圈圈波紋狀的紋。這個后期處理很難。金屬件可以換不同號的砂紙打磨。塑料的打磨幾下整個砂紙表面就是一層莫名其妙的糊狀物。金象砂紙不適合干這個。一些比較硬的材料可以采用木工砂紙加打磨機處理。最后使用打磨膏的時候,也要有些打磨膏的成分會和塑料反應。切切注意。
還有一個小細節(jié)。搬運和堆放一定要做保護。一卷拉絲膜也沒幾個錢。保護效果要好很多。特別是加工廠,什么樣的碎屑都有,表面劃傷不可不防。
主要的切割,刨,焊,鉆,表面處理等怎么做?主要就一個字“試”
為什么這么說呢?因為塑料這東西,性能區(qū)別極大??梢哉f做了這些年,沒見過這么難搞的材料。不同批次進料處理的結果都不一樣。
你以為是pvc,實際拿過來可能是pe,你要pe,拿過來可能是abs,能輪到機加工上的塑料,單從外觀很難分辨到底哪個是哪個。
比如來了個pvc棒材。PVC有軟質和硬質的,有透明和不透明的,產(chǎn)品不同,配方也不同,加增塑劑量和填料以后就沒數(shù)了,密度差別很大的,普通硬質透明PVC是1.34克/立方厘米左右,不透明硬質PVC到1.7也有,透明軟PVC最小到1.22左右,上下差0.5,那就是40%的重量差異。
要說別的材料,比如說金屬的,一樣大小,顏色,重量,手感,甚至聞聞味兒,那都可以心里有個數(shù)。實在不行,像304和316不銹鋼棒,上床子,有經(jīng)驗的一刀下去看看碎屑都知道手里是個什么。塑料的不看外面保護膜標識,真不能隨便判斷。
然而棒材,有個偏門識別的方法。不推薦使用,但是有經(jīng)驗的還是可以作為判斷依據(jù)的。那就是“甩”!有一定長度的棒材,當武士刀一樣來個劈空斬,觀察抖動幅度再聯(lián)系圖紙里這東西做什么用,基本就可以大致判斷材料類型了。沒錯,傳說中的“抖機靈”233
好了,正經(jīng)說一下手工怎么處理。首先因為塑料一般硬度不太高,所以有些時候可以參考木工工藝。我只是說有時候??!別什么時候都整,萬一劈了料我可賠不起。
比如說刨,這個一般塑料處理用不到,因為本身不論是板材還是棒材,塑料相對于木料平整太多,一般用不到。
粗切割的話建議開一排細密的小孔,然后用鋸子沿著路徑切開。這樣的好處是不容易黏在刀或者鋸子上。壞處是接口是鋸齒型的,必須后期處理。這個時候可以用削,可以用吊磨機修平,然后修邊機精修,倒角。最后砂紙打磨。這是對于切割面比較厚的板材處理方式。比較薄的,比如1~3毫米,可以考慮用線鋸切割,或者像亞克力那種比較脆的,直接美工刀就行?;【€的話,切記一刀到底,一刀接一刀的結果是很容易裂開。沒把握一刀到底完美解決,那就一樣打孔再切斷。另外對于一些熔點很低的,可以用電熨斗修邊。但是,還是那句話,先用廢料實驗!切記!沒人知道你手里的到底什么鬼!注意勞保?。?!
? 版權所有 ? 2015.昆山希洛特精密金屬有限公司 蘇ICP備17039476號-1 技術支持:優(yōu)網(wǎng)科技 網(wǎng)站地圖